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悟民族精神,2021年5月29日,一分快三 2020级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参观了位于虹口区的鲁迅纪念馆。
纪念馆采用专题式的叙事方式,通过“生命的路”“首在立人”“画出国人的魂灵”“保存者、开拓者、建设者”“精神界战士”和“人之子”六个专题,以大量珍贵的文物、丰富详实的资料,及雕塑、场景、影视、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表现鲁迅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上下求索的伟大精神。通过这次参观,支部成员感悟到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的巨大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为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而不懈斗争的光辉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引用鲁迅的名言,认为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表达出其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期盼。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应明白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我们须勇敢担当起时代责任,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参观过后,支部成员各抒己见,表达各自的参观感想。
霍兴宇:今天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从一件件手稿、遗物、文献中真实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以及“牺牲精神”,正如毛主席所说“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 而且看得微,看得远,不畏惧敌人的威胁、利诱和残害,是半殖民时代少有的硬骨头。”从鲁迅身上感受到的这份力量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
冷知霖:今天,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参加党日活动。这所藏馆面积并不算最大,但是一如上海人的风格一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有真实的遗物、手稿、报刊杂志、还有多种新式的原景再现:1、为了描绘鲁迅笔下重要任务之一——孔乙己,进门后就有一座沙盘再现了,当时孔乙己所生活的小镇。2、应用3D的浮雕技术,所打造的一副鲁迅先生人物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仿佛和先生的眼睛对视。3、用布景重新搭建了鲁迅先生当年在上海重要活动场所——内山书店。鲁迅常来内山书店购书、会客,并一度在此避难,书店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4、用人物蜡像的形式,再现当时鲁迅现在和青年们,交流学习,传递进步思想的场景。5、还有用沙画艺术、影像资料等等多种媒介,展现鲁迅的一生。这些别出心裁的创意所呈现的先贤形象,真让人印象深刻!
沈鹏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他的一生致力于唤醒国民、振兴中华,他是用笔战斗的勇士。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使充分认识到鲁迅先生终其一生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伟大爱国情怀;也激励着我要常怀爱国之心,努力成为先生所期望的思想独立之国人。
王都:我们今天为何还需要阅读和研究鲁迅?当这样的问题被反复地讨论之时,似乎可以看见从鲁迅所生活的民国到如今建党一百周年,某些社会层面的本质性议题并未彻底得到解答,在今天仍然有着重新讨论的必要与价值。而这些议题的核心便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问题。从在原野上孤寂地呐喊再到执笔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鲁迅所关注的是中华民族如何在精神与灵魂的意义上真正成长与成熟,这样一种艰苦卓绝的思索带给我们今天的青年,尤其是青年党员最有价值的启示便是去思考如何将自己融入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如何通过对于自身的不断建设,进而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繁荣与崛起;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心声与利益。
赖冠洲: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今天我们纪念鲁迅,学习鲁迅精神,是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之时,迫切需要学习其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时代呼唤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当须担当时代责任,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文 / 赖冠洲
图 / 赖冠洲